欢迎来到瀛方斋鉴定评估官网!
北京瀛方斋鉴定评估中心
瀛方斋联系电话

北宋汝窑

文章来源:瀛方斋

编辑时间:2016-10-18

    窑的名称,古时多以产地为名,如“汝窑”是在汝州管辖范围内;有的是以产权所属者的姓为窑名,如山西的彭钧宝制瓷较好,色如白雪、润如油酥,名曰“彭窑”。以窑型为名,如“马蹄”窑,圆型较小,形似马蹄;以山坡建窑,长似龙、蛇,称为“龙窑”“蛇窑”。以制...

    窑的名称,古时多以产地为名,如“汝窑”是在汝州管辖范围内;有的是以产权所属者的姓为窑名,如山西的彭钧宝制瓷较好,色如白雪、润如油酥,名曰“彭窑”。以窑型为名,如“马蹄”窑,圆型较小,形似马蹄;以山坡建窑,长似龙、蛇,称为“龙窑”“蛇窑”。以制品名称为名,专烧“龙缸”,称为“龙缸窑”。以专烧一种釉色为名,如“包青”窑。以火焰走势为名,如“直焰”窑“倒焰”窑。以窑厂管理者的姓为名,如“年”窑(年希尧)“郎”窑(郎廷极)“臧”窑(臧应选)“唐”窑(唐英)。以辈分称,如“哥”窑,“弟”窑。以方向称,如“东”窑、“西”窑。“阶级窑”是在龙窑基础上改造而来,各个窑室想通。等等。

    汝窑,仅在汝州地区,形成一个小系列,窑口有大小,约有40多个窑口。河南全省似有汝窑风格的青瓷窑口总数约在百十个。有的以发掘,有的还未发掘。就汝瓷而言,泛指天兰色、青色、月白色。清凉寺窑发掘中也发现有其他颜色釉,﹝白釉黒釉﹞但不能称“汝瓷”。汝州以外各地生产的青瓷,不能称汝瓷,只能称XX窑青釉瓷,或XX窑瓷!

已经发掘的有:宝丰县清凉寺村的汝窑、文庙窑、张公巷窑、临汝窑、东沟窑、严和店窑、轧花沟窑、唐沟窑等。通过发掘比对得知,各窑有个窑的风格。

    清凉寺汝窑的发掘,底层迭压关系分析得出:清凉寺汝窑发展要有五个时期:(引汝瓷珍赏)第一期,五代末期到宋代早期,是汝窑的初创期。即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年间(约公元954年)至宋真宗赵恒乾兴年间(公元1022年)前后历时六十七年。应属于汝窑的创烧期阶段。这一时期的产品特点是:以最基本的人们生活日常用品为主的。釉色较为单调,装饰手法较为简单。

    第二期:从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(公元1023年)到宋神宗赵顼(旭音)元丰八年(公元1085年)历时六十二年。这一段时间,汝窑瓷器迅速增加,装饰纹饰也趋于丰富。装饰多见于刻花纹样,尤其是碗、盘内壁,一般以凸线纹分成六等份,有的还在份内刻折枝花卉,或将碗外壁刻成直线纹,碗心印有团菊,线条流畅,图案清晰。釉色莹润,器表开片密布,工艺精细,独具特色,不同早期器表素净单一的局面。

    第三期,此期为汝窑繁荣期。从宋哲宗赵煦元祐元年(公元1086年)到宋钦宗赵桓靖康二年,(公元1127年)历时41年,汝窑工艺,可说是达到了工艺精湛,炉火纯青的境界。其表现为:产品制作精良,釉色玉润,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,其精品大多数被选为贡品,为朝廷所享用。因而证实“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,遂命汝州造青窑器”之御批。由于皇家的参与,帝王的喜好,用料的考究,不计工本,加入玛瑙沫为釉,从而将汝窑制品工艺推向高端!这也影响到汝瓷民间用品向前发展一大步!

     宋徽宗趙佶为何要弃定用汝?《坦斋笔衡》中记载《本朝以定洲白瓷有芒不堪用,遂命汝州造青窑器》。此时的定窑烧制工艺有所改进,为提高产品的产量,降低成本,碗、盘釆用“复烧法”,施釉后刮去口沿的釉,形成涩口,又称“芒”口。其它产品,尤其是立件、逐器,还是垫饼“垫烧法”,不是“芒口”!

    按道理讲,定瓷白如雪,润如玉,人見人爱!碗、盘涩口无釉,在当时盛行扣金、扣銀、扣銅工艺,这样不是更显示皇家富有、豪华气派吗?不能因为盘、碗有“芒”,就不顾及宫廷的陈饰品、文房用品、祭祀用器等等于不顾,而弃定用汝呀?

    宋徽宗其人,可说是:“极爱繁华,好精舍,好美婢,好娈童,好鲜衣,,好美食,好骏马,好花灯,好烟火,好梨园,好鼓吹,好古董,好花鸟,兼以茶淫橘虐,书蠹诗魔,年至五十,国破家亡”!他信奉道教,道教可能因其美学吸引了宋徽宗。不用看懂老庄,也能感到其大美。道教有对靑色的追求,青辞,又名绿章,是道教献给天廷的奏章,以硃料书写一种兰灰色的纸上,雅致之极。宋徽宗的视觉中,青色最佳!靑色是淡定,是冷遁,看上去很平静,是一种乐器的高音符!这是一种简约范畴的高度净化审美观!

    宋代的瓷匠,奉命用水、火、土,烧制出天空一样颜色的瓷器。他们是煉金朮士,把道教的精神,物质的至美和统治者的理想煉在了一起!

    现在明白了,不是因为定瓷盘、碗涩口无釉“有芒不堪用”!而是因为宋徽宗喜欢的是天青色的淡雅、冷遁、亚光,不喜欢定瓷的雪白光亮!这个“芒”字,在此不能理解成“鋒芒”的“芒”,要理解成“光芒”的“芒”就对了!《实用汉字字典》第253页,“芒”字条第三解,通“鋩”。枪刀的尖端。张协《七命》“建云髦(毛音),启雄芒”。“芒”字第四解,光芒。张衡《思玄赋》∶“扬芒熛(标音)而降天兮”。

    四期,金兵占领中原后,汝窑开始走弱式,北宋晚年,宋金战争不断,民众生活不得安宁,河南地区各瓷窑,大都停烧,直到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一年,(公元1141年)宋、金签订了“绍兴议和”停战条约,民众稍有安宁。从北宋灭亡,靖康二年,(公元1127年)到“绍兴议和”停战,(公元1141年)历时14年,几乎无瓷可烧!尤其较大的窑口,金兵破坏比较严重。匠人为了生存,多数举家南迁,追随宋主去了。既有不走的,只是生产些生活日用品,维持生计。很少有精美的艺术品出现,昔日的釉色天兰、天青、粉青,胎薄体轻的汝瓷不复见矣!

    第五期,公元1234年,金囯被元国灭亡,当时称蒙古汗国,元世祖奇渥温怱必烈至元八年(公元1271年)定国号为元,元国统治者是游牧民族,文化、喜好与中原不同,性格豪放粗犷,喜爱大器之物,故此时的汝窑产品具有厚胎粗苯特点,而且工艺不精,品种单调,有的为了叠烧方便,节省燃料,一般日用品瓷器,全都施半釉。碗、盘中心露胎,胎体粗松黄土色。元代末期汝窑消亡。从五代晚期创烧,至元末消亡,断断续续历时约410多年。

    官汝窑、汝官窑、民汝窑之争

自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面世之后,这三种说法一直在争论。其目的就是为了给“汝窑”争个好名头!笔者认为,一要看历史!二要看实际!到底怎么定,自有后人评!

    宋人周辉在《清波杂志》中云:《汝窑宫中禁烧,内有玛瑙沫为釉,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,近尤难得》。以上记载,应是详实可靠的!何为“官窑”?官窑有三个条件:一皇家的银两建窑,财产属于皇家。二、烧制出的产品不是商品,不流向社会,皇家自己使用。三、出现残次品就地销毁深埋!《清波杂志》中云:“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”!这一句话点出了汝窑所有权不是皇家的,而是民家的!皇家将好的汝瓷拣选入宫,剩余的窑主人才可以市肆去卖。

    以上的情形,又给我们揭示出一个问题,“官汝窑”与“民汝窑”之争的事。同是一窑烧出的产品,“好的”皇家拣选入宫,可称“官汝”。剩余的就是“民汝”?同是一样的材料制作,同是一个匠师制作,同是一个窑烧制,同是一个火候烧出的产品,皇家未拣选之前,谁能界定出那件是“官汝”,哪件是“民汝”?如同一口锅煮的粥,谁能界定出哪一勺是“官粥”,哪一勺是“民粥”?

    从1987年发现汝窑遗址开始,关于汝窑的性质形成两种不同的见解,一种是汝窑为官窑性质,另一种则认为它属于贡窑性质。如上海博物馆王庆正先生所著《汝窑的发现》一书认为,宝丰清凉寺是一处烧造品种丰富,延续时间较长的民间窑场,他的性质同定窑相似,即在大量的生产民用瓷的基础上,因烧造精良,而被宫廷选中,奉命烧制御用器物……(以上引自《汝窑瓷》一书)笔者赞同前辈王庆正先生的观点,应定为“汝贡窑”较妥!

           清凉寺汝窑产品风格

    北宋早期是该窑址的创烧时期。以烧制白瓷为主,兼烧少量青瓷和黒瓷。青瓷施釉很薄,为石灰釉种,又称玻璃釉,透明度高,是中温釉,烧成温度在1100度左右。超过1100度,胎色由香灰色,变成灰色、深灰色;釉色由天青、淡青,变成虾青、蟹青、豆靑;声音从木声变成金属声;窑温越高,声音越清脆!窑温越高,由亚光变为亮光;窑温越高,釉面玻化程度越好!器物以素面为主,仅见少量印花菊纹等纹饰,北宋中期为该窑的发展时期,仍以白瓷产品为主。青瓷数量增多,施釉已见均匀,釉种改为“石灰碱”釉,流淌性差,釉层加厚。为了追求玉质感,去掉石灰釉中的碱金属,增加钾、钠金属成分。石灰碱釉,不昜流淌,乳浊性好,玉质慼非常好!在装饰上出现了莲花、牡丹、和凸线纹。北宋晚期,是清凉寺窑的鼎盛时期,青瓷占大多数,白瓷为少数。花纹繁缛、器型多种。汝瓷釉色仍以青为主,但色阶增多,出现了天兰色!在装饰工艺上出现了印花,刻花。制胎多用范模,器型更为精制!

金元时期的清凉寺汝窑走向衰落,北宋晚期的风采一去不复返!青瓷釉色变深,釉面缺乏宝光,釉内杂有小黑点,形似北方产的“酸梨皮”。器型增大,胎壁较厚,器型粗苯,对于汝窑的消亡,曾有文人作诗云:“青瓷上选无雕饰,不是元家始搏埴。名王作贡绍兴年,瓶盏炉毬无颜色。官哥配汝非汝俦,声价当时压定洲。四虫为蠱(古音),物之蠹(杜音),人巧久绝天难留。金盘玉碗世称宝,翻烂泥土求精好。窑空烟冷其奈何,野煤春生古原草。”

          后代各朝仿品

    汝窑的仿烧始于明代宣德年间,清代仿烧雍正,乾隆年间,清代达到高潮,不仅数量大,而且质量颇佳!明代仿烧,只仿釉色,不仿胎色。清代雍、乾二帝时期,不但仿釉色,也仿胎色、器型仿的也好!如不看雍乾底款,难与宋时有别!汝窑在北宋时期“唯供御拣退,方许出卖”,是北宋时期皇宫的御用品。明清时期的仿烧,是为了追求艺术的享受才仿烧!此类仿烧是“官仿官”,不是民仿官,在明清二朝的御窑场中仿烧,都落有底款“大明宣德年制”青花官窑款。现在的仿制主要集中在河南省汝州市、禹州市、宝丰县的清凉寺附近。江西省以景德镇为仿造中心,以樊家井为主要销售基地,北京的潘家园为较大基地。辐射全国各个大小城市,形成生产、运输、销售一条龙,是一个很大的产业,是一个不可低估的队伍!现在的仿烧,从釉色、胎色到器型的美观,与宋代真品无二(眼学鉴定)!给文物鉴定虽然带来了识别真假的难度,但是在高科技的今天,如何识别真假,是件极为容易的事情!我们如今有了这一支仿烧古代艺术品大军,实在是件好事!现在的仿制品,百年以后又是一批“文物”,每一件都记载了当今社会的各种信息,艺术的、科技的、人文的等各方面!

    古代艺术品收藏,集中在帝王家,将相家,富豪 家,少数人之家。自改革开放以来,人们富有了,手里有钱了,热爱艺术之心人人皆有之,搞起了古代艺术品收藏,带动了国民经济向前的发展,如今又形成了一支仿制古代艺术品大军,又使国民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大大增加!将古代制瓷技术继承和发展下去,不愧我们是制瓷大国的后代子孙!


浏览量:-
上一条:没有了
行业资讯
Industry Information